Oxford and Cambridge Singing School Summer Programme Launches at AISL Harrow: A Unique Collaboration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

牛津与剑桥声乐学校夏季课程重磅登陆AISL哈罗学校

我很荣幸向大家推荐即将在深圳前海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及哈罗北京学校举办的牛剑英语艺术菁英营。这是我们与AISL教育拓展营极具开创性的全新合作——两大顶尖教育机构的专业积淀在此交融,致力于打造独特而丰盈的学术体验。作为课程总监,我满怀欣喜地与卓越的导师团队携手,共同缔造这段极具价值的教育旅程。本课程的核心精神在于"联结"——让历史名校、教育工作者与学子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同频共振。通过与AISL教育拓展营的协作,我们将牛津剑桥的悠久传统与哈罗倡导的创新实践教育完美结合,构建一个让学生深度沉浸于艺术、语言与表演的环境,同时培育隽永的友谊。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终身学习的热忱,让求知之火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坚信,这样的跨界合作能为学子提供最佳成长生态: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间,在规范与创意的交融里,收获多维度的成长。

课程期间,我们将通过文学、戏剧、音乐与历史等多个角度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借助音乐诗歌锤炼表达与展示的艺术,助力学生发现这些领域间千丝万缕的联结:譬如透过民谣解码文化基因,借戏剧手法演绎诗歌精髓,在历史语境中解读戏剧深意。这种跨学科的融会贯通,正是英式精英教育的精髓所在。

就个人经历而言,我自幼便浸润于英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8至13岁期间,我有幸加入英国王室行宫温莎城堡的唱诗班,曾多次为女王献唱。这种传承千年的教堂唱诗班传统,至今仍在众多学府中延续着每日咏唱的仪式。后入读哈罗公学,继而进入牛津大学规模最大的基督堂学院(其历史可追溯至亨利八世时期)研读现代史。求学期间始终活跃于大教堂唱诗班,对音乐事业的追求矢志不渝。在经营专业乐团多年后,我于2003年出任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音乐总监,肩负音乐教学与合唱团管理的双重使命。

在牛津剑桥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幸见证学子们超越应试的学术追求。合唱团成员可能主修数学、计算机、自然科学或法律,但他们都珍视音乐赋予的生命厚度。这种对通识教育的崇尚,同样体现在戏剧等课外活动中。我们的课程正是要唤醒孩子们对这些人文素养的兴趣——这些精神伴侣将终身滋养他们的成长。

课程特别强调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即使身为全A学霸,若无法有效传递思想,亦可能在竞争中错失良机。学会"表演"的艺术至关重要,而最佳训练方式莫过于舞台实践。纵使歌声未臻完美,与同伴并肩献唱的勇气即是成长;即便不是专业演员,演绎莎翁独白的经历也能转化为在议事厅发言或课堂讲授的底气。我们的语言课程将融入即兴情景剧等创新形式,让每个角色扮演都成为无剧本的微剧场。

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的培养将在充满支持的环境中展开,我们追求的是"严谨的乐趣"。所有活动都强调团队协作,让学子在友伴的陪伴中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这与孤军奋战的考场截然不同,我们倡导的是社群共学的理念。

此次重返粤港澳大湾区令我倍感振奋。这个我曾多次率团演出的地区,始终以其文化多样性令我着迷。除了期待再次领略这片热土的独特魅力,我还计划重访新界的徒步路线,在山水间寻找创作灵感。

八月,让我们相约深圳及北京,共谱夏日乐章!

返回博客